前期,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市直机关和中央、省驻青有关单位广泛征集“党群同心”志愿服务项目,收集了一批针对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打造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市委政法委志愿服务项目——青安心获转发推介。
青岛市委政法委志愿服务项目简介
一、项目类别
心理辅导
二、项目名称
青安心
三、项目背景
心理健康是社会治理的“柔性基石”,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新路径。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人口结构多元、社会矛盾交织,需通过创新实践回应时代挑战。在此背景下,市委政法委立足新时代“枫桥经验”,率先打造“青安心”社会心理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心理服务+矛盾调解”双线融合、智能平台全域覆盖、专业队伍三级联动,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从“被动干预”向“主动预防”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提供“青岛样本”。
四、项目目标
1.提升心理服务能力。构建市区两级心理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覆盖和专业水平,确保市民需求得到及时响应。
2.促进社会心理调解。实现心理服务与矛盾调解有效结合,提高矛盾化解成功率,减少社会冲突的发生。
3.增强心理健康普及。通过科普与培训,提升市民心理健康素养,消除心理问题污名化,促进心理问题早期干预。
4.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干部心理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升社会管理效能。
5.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化线上平台,确保心理服务资源广泛覆盖并实现精准匹配,提高服务可达性和便捷性。
五、项目内容
1.服务对象:以社区居民为基础服务群体,同时面向青少年、老年人、特殊困难群体、新业态从业者等特定人群,覆盖矛盾纠纷当事人、基层调解员等社会治理工作者。
2.服务形式:线下服务,通过开展心理讲座、个案咨询、矛盾调解、社区沙龙等活动,结合“舒心解纷大讲堂”等内容形式深化服务效果。线上服务,通过“青岛社会治理”小程序提供心理测评、咨询预约、科普视频、线上答疑等功能,打造24小时“云上心理驿站”。
3.服务时间:常态化开展社会心理日常服务,结合重大节点(如心理健康日、重要会议)组织各类主题活动。
4.服务地点:以区市、镇街、社区三级社会心理咨询室为主阵地,辐射政法机关、学校、企业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形成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服务格局,打通社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六、项目成果
1.社会效益:已构建起“1支市级社会心理志愿服务专家团+10支区级社会心理志愿服务队”,依托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联动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和矛盾调解,有效帮助市民解决家庭和邻里纠纷,显著拓宽了市民心理求助渠道。
2.品牌影响力:发布“青安心”品牌标识及标语,形成“红瓦绿树,青心守护;碧海蓝天,携手平安”的传播效应,成为青岛市基层治理特色名片。
3.志愿者成长: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志愿者掌握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专业技能,多名志愿者荣获“市级优秀调解员”称号,志愿者队伍整体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七、实施主体
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青安心”社会心理志愿服务队牵头,联合市社会心理学会、驻青高校专家团队,依托“市级统筹、区级联动、社区落地”实施模式,推动心理服务工作开展。
责任编辑:广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