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贵州省网格化信息平台项目

时间:2024-12-02 09:52:26 来源:贵州省委政法委员会

  一、平台简介

  贵州省网格化信息平台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求,创新建设的基层社会治理支撑平台。

  该平台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采用国产化可信计算技术,并在互联网端提供手机移动应用接口,构建起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网格六级,横向联通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指挥调度体系,将人口、建筑、事件等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精确对应到每一个网格单元,结合地理位置数据,形成全面、立体、鲜活的“数字地图”;为各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及基层网格员提供了基础数据采集录入、民生诉求收集处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场所巡查走访、工作日志台账、社会风险预警等功能,便于各级综治中心迅速了解情况、调度基层,横向联动各职能部门,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通过社会治理数据的全量汇聚,在为基层赋能上实现数据回流,减少基层大量纸质台账填报。各级综治中心通过平台实时掌握辖区网格运行状态,及时响应群众诉求,高效发现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实现社会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平台深度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构筑了多网合一、多层联动、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

  贵州省网格化信息平台界面展示

  二、适用业务

  (一)基础数据采集

  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直接指挥调度网格员进行基础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

  (二)重点人员、场所的服务管理

  对于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安排网格员定期进行服务管理与巡查走访,确保党委政府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情况。

  (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联动职能部门与调度网格员进行矛盾纠纷线索的排查,实现矛盾纠纷数据的全量汇聚,及时将矛盾纠纷分流转办,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民生诉求收集处置

  平台通过网格员主动发现网格内各类异常情况,能够就地处置的及时处置,需要职能部门协助的及时上报,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充分发挥网格员“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作用。

  (五)风险研判预警

  通过对汇聚的各类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开展风险研判,及时感知预警,第一时间发现风险事件,提示相关职能部门介入处置,确保各类风险事件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三、主要做法

  (一)围绕基层治理主线,汇聚融合各类基础数据和功能

  结合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与网格化基层治理机制深度融合,实现数据汇聚、网格辖区管理、事件处置、巡查走访、统计分析、考核管理、消息管理等功能。

  (二)横向联通不同部门,促进工作方式转变

  横向有效整合职能部门平台、相关部门力量、各类社会资源,由综治中心协调调度,及时分流、指派、处置上级下派、下级上报事件,点对点进行督查督办,实现各类事项流程闭环,有效增强服务效能。

  (三)发挥信息化优势,实现为基层减负赋能

  让系统数据多跑路,基层干部少跑腿,大规模压缩纸质台账报表,使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工作更加智能化、治理更加精细化。

      \

  贵州省“多网合一”架构设计

  四、主要特色

  一是平台支持物理机和虚拟机混合部署模式,兼容国产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建设应用延展性强。

  二是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化体系,实现线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闭环,解决以往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难题,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

  三是整合各级各类基层社会治理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实现社会治理风险的预测预警。

  五、可解决问题

  (一)解决了“数据标准不统一、工作机制不统一”的问题

  明确各类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标准流程,确保各部门在保持各自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通过优化并整合工作机制,实现数据管理与业务协同的一体化。

  (二)解决了“跨部门数据共享难”的问题

  强化数据资源的跨部门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使得宝贵的数据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三)解决了“基层开展工作没有数据支撑”的问题

  将数据推送回流至基层一线,为其提供鲜活准确的数据支持,让网格员能够基于可靠数据进行精细化服务,提高服务效能。

  (四)解决了“上层千条线,基层任务重、工作重复”的问题

  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避免工作指令的多头下达和基层的重复劳动。

  六、适用技术平台

  (一)数据可信保障

  数据可信保障是平台的核心能力之一,它通过运用大数据、加密算法、数据校验、权限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平台上的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一模块包括数据源认证、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质量控制以及数据隐私保护等功能,目的是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生态环境,让用户可以信任平台上处理的所有数据,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数据治理要求。

  (二)标签自动生成

  平台具备自动化的标签生成技术,能够智能分析海量数据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识别并提取关键信息,形成精细化、结构化的标签体系。这些标签可以用于事件图谱构建、工单分类、分析预警等场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价值和业务流程的智能化程度。

  (三)风险感知分析

  风险感知分析模块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实时和历史数据的深度学习以及模型预测,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和异常行为模式。主要应用于矛盾纠纷预防、智慧民生服务、大数据态势感知等多个场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辅助各级综治中心做出预防性决策,降低因未知风险导致的重大损失。

      \

  智能分析预警系统界面展示

  七、运用成效

  (一)提高基层工作的质效

  平台自2024年全省上线后,截至六月底,共上报民生事件697097件,办结678962件;矛盾纠纷事件311677件,办结255865件;其中婚恋家庭纠纷166712件,办结128740件。实现了矛盾纠纷事件全省范围内的网上流转,将以往跨区域的事件办理周期从一周缩短至一天以内,大大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二)减轻基层工作的负担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环节和重复性工作,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纸质报表台账约40%,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

  (三)形成高效智能的治理体系

  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治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决策支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提升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形成高效、透明、智能的治理模式。

  (四)建设标准可信的数字底座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通过数据治理和质量管理,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打造坚实的数字经济基础。目前,系统已汇聚人口数据41651713条、房屋数据8827759条、组织数据126739条。

  八、创新性

  (一)实现“多网合一”标准的建设

  通过网格化信息化平台的助力,建立起全省统一的网格化标准,推动“多网合一”方案的落地实施。

  (二)智能化的事件工单处置能力

  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工单派送、查重、自动审校等功能,使基层网格员可以专注工作,全身心服务群众。

  (三)实现大数据赋能基层

  平台使数据汇聚、处理、共享和回流全流程闭环。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不再是单纯靠网格员的经验和个人能力,使得基层网格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智能化。

  (四)全省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化治理架构

  平台打造了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网格六级,横向联动多个职能部门的业务体系,实践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

  九、可操作性

  一是统一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入口,有效避免了多部门重复采集数据,为基层减负。

  二是采用全省统一部署基础能力,支撑线上线下工作结合。

  三是将各类数据汇总处理后,迅速将大量数据回流至基层各部门,实现信息化支撑。

  十、可复制推广性:

  (一)技术方面

  贵州省网格化信息平台,在“多网合一”基础上以数据为基础支撑,针对贵州全省九个市州各自不同的情况,从共性需求出发,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为基层赋能、为基层减负,应用效果显著。

  (二)机制方面

  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不但实现了低成本统筹建设、基层高效能应用,还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丰富的扩展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景下,皆可使用,还可以增加适合当地的特色业务功能,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

  责任编辑:广汉

热门推荐

登录 注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