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智慧治理的应然理念与实然进路思考——以J市检察探索为例

时间:2024-07-12 15:30:19 来源: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检察院 夏大伟

  摘 要:智慧治理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治理方案,需要重点解决当下面临的治理形势日趋复杂、大数据赋能治理欠缺、行刑衔接机制不畅和数字治理深度不足的问题。解决之路径,应更新社会治理理念,秉持系统思维、能动思维、穿透思维和共治思维,开发实用好用的“数字智治”平台,聚焦重点领域治理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推进行业从浅表性监管转向溯源性治理,并注重培育数字化复合型治理人才,让智慧治理驶入快车道。

   关键词:智慧治理;行刑衔接;思维范式;数字检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智慧治理是政府治理形态演进的新阶段,对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语境之下,唯有从传统治理走向智慧治理,充分借助数字化改革之手段为治理增赋添能迈向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方能行稳致远。

  一、智慧治理的时代内涵

  智慧治理是一横跨科学与政策的重要概念,涵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智慧治理。意指国家在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倾注智慧型的价值理念,通过衡平政府、社会、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有机调节治理中遭遇的困境与矛盾,持续建构社会治理范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路径;(2)作为“治理方案”的智慧治理。意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兼顾观念、技术、制度三者之间的高度统一,型塑与建构社会治理的理念、规则、机制等内容,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要言之,智慧治理是一种通过更新治理思维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使国家、市场和社会得以沟通、互动和协作的新型治理。与传统型治理模式不同的是,达致智慧治理之状态,需要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技术手段的持续创新、制度实践的持续完善,以约束治理失范行为。智慧治理内在价值追求,最终以新型智慧化的治理模式助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归。

  二、智慧治理面临的实践挑战

  “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治理是实现“安民”“察疾苦”的重要依托,惟有高质效的治理,人民群众方能不断增强社会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中国之治”产生心理共鸣与情感认同。毋庸讳言的是,当前推进智慧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实践难题。

  (一)治理形势日趋复杂

  从基层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来看,目前社会治理形势呈现矛盾多样化、触点随机化、犯罪智能化、影响扩散化等特征。其一,矛盾多样且易激化。从影响公民身体健康的故意伤害到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故意杀人,无不多起因于日常矛盾;其二,触点随机且下沉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触点、风险点更多地集聚于基层一线,尤其是乡村区域;其三,犯罪智能且治理难度加大。许多传统的线下违法犯罪转而向线上延伸,手段日趋智能化、隐蔽化,典型的如毒品类犯罪;其四,影响扩散且信访风险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类型犯罪往往涉及群体庞大,易引起治理失效而产生群体访。

  (二)大数据赋能治理欠缺

  政法机关对所办案件进行追根溯源,找出案件发生的原因,向党委、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提出防范、治理的意见建议,对于推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追根溯源”不仅依赖于丰富的治理经验和问题发现的敏锐性,而且依赖于大数据对治理前端、中端、后端的闭环赋能。目前来看,大数据分析赋能治理仍然是智慧治理的突出短板:其一,前端治理线索发掘不足,更多地发端于司法职业经验,较少来自于大数据对同类问题线索的预警与提示、推送;其二,中端治理信息归集不足,总体而言“手工”大于“智能”;其三,后端治理分析研判不足,缺少信息技术的有效介入和数据比对研判。

  (三)行刑衔接机制不畅

  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过程中,长期存在证据移送制度不畅、正向移送标准不清、反向移送机制缺位等问题。由此亦导致行刑联动参与治理的智度不够。其一,正向打击之维,长期以来存在“应移未移”“以罚代刑”等问题;其二,反向处罚之维,对行政机关是否作出处罚、处罚后的效果的追踪亦不足,影响了行刑整体打击与治理的效果;其三,联动治理之维,执法司法之间联合开展区域问题治理的驱动力、行动力不足,存在治理的碎片化、割裂化,这也导致实践中的诸多治理问题反复滋生而难以源头根治。

  (四)数字治理深度不足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推进,“检察大数据战略”在全国各地铺开并践行,数字检察也成了检察机关异军突起的履职内容,数字治理成为检察机关融入智慧治理的重要载体。毋庸讳言,目前数字治理工作,仍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其一,“四大检察”参与数字治理仍不平衡,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在数字治理方面的契入不深、专项监督不多;其二,数字治理区域推进不平衡,各省、各市之间数字检察推进的力度、广度、深度均有差别,形成了数字治理维度长短不一的“木桶效应”;其三,数字治理攻坚力仍待提高,数字专项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未能实现数字监督发现案件线索与发现治理线索之间的衡平与互动。

  三、智慧治理体系构建之思维范式

  当下应加快更新检察大数据思维之于智慧治理的整体理念范式,秉持系统思维、能动思维、穿透思维和共治思维,以理念之更新来增益和迭代智慧治理的质效。

  (一)系统思维

  智慧治理应以体系化的视角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倍增效应,避免盲目收集数据、监督浅尝辄止。从具体标准上看,检察机关联合行政机关,借助专家力量,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治理问题进行调研,详细分析、总结规律,积极探索制定执法司法规范标准,变“潜规则”为“明标准”,推动治理问题长效常治。

  (二)能动思维

  始终坚持依法能动履职,能动运用数字思维、数字认知,从个案中发现类案监督的线索,再通过类案要素提炼,搭建数字化筛查模型,结合人工审查,形成高效的集成监督模式,强化数字检察与检察侦查的有效衔接,提升智慧治理质效。应做实数字办案融合监督,落实好数字检察专项监督,注重挖掘深层次监督线索,强化数字检察融合式监督、链条式治理。

  (三)穿透思维

  有了数字化的加持,智慧治理应坚持“穿透式”打击和预防,不仅注重发现某一业务领域、某项制度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更要致力于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正义的更高期待,通过对类案、行业性治理问题形成的缘由进行追根溯源,做到“抓末端、治已病”与“抓前端、治未病”的要求辩证统一,重点推动堵漏建制,拓展智慧治理实战成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共治思维

  智慧治理的主体多元,应构建衔接顺畅、程序闭环的行刑共治体制机制。在理念上,践行“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重在构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良性、积极关系。尤其需要关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应用,有力破除“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建立执法司法信息共享长效机制,积极运用执法司法数据归集、信息共享成果,深入开展治理分析研判,联动推进治理的“检察数仓”建设,为党委政府的智慧治理提供实质有效的“决策参谋”。

  四、智慧治理之实践探索

  智慧治理之“智”,应聚焦数据应用、专项监督、治理溯源、数字素能四个维度立体施策,从智慧治理的应然理念迈向实然路径。本文以J市检察机关的探索为例举,为智慧治理的实践进路提供范式参考。

  (一)数据应用维度:开发实用好用的“数字智治”平台

  其一,以“恢复性”为导向,J市JD区检察院探索建立了轻刑犯罪恢复性实践闭环考评“一码通”系统,通过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其二,以“预判性”为导向,J市Y检察院探索打造“行刑共治”平台,构建“案件协同、信息研判、多元共治”三项子场景;其三,以“救济性”为导向,J市P县检察院探索研发“e检联”系统,数字赋能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2022年,“e检联”系统实现流转有效线索300余条。

  (二)专项监督维度:聚焦重点领域治理问题一体发力

  其一,上下联动开展数字专项监督。将数字检察专项监督作为数字治理的关键抓手,2022年,J市检察机关落实省院专项监督17项;其二,依法能动开展特色专项监督。J市JD区检察院针对无证印刷企业问题开展数字专项监督,重点解决无证印刷企业安全管理缺位、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其三,“四大检察”融合发力延展监督效果。J市Y检察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监督,“四大检察”立体解决涉“危化品”安全生产问题。

  (三)治理溯源维度:推进行业从浅表性监管转向溯源性治理

  一方面“整治+合规”。J市Y检察院以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运输为切入点,在多部门联合整治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加强行政合规整改。另一方面,“深挖+溯源”。推进“诉源治理”是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多元解纷防线体系的现实路径,也是社会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J市Y检察院开展“两卡”专项数字监督,推动银行、电信部门对行业“内鬼”进行重点监测,推动第三方支付平台增设预警劝阻功能。

  (四)数字素能维度:培育数字化复合型治理人才

  其一,在机制上化分为合。JD区检察院打破条块分割束缚,将数字办案指挥中心、数字检察工作专班和专项工作组三者进行融合;其二,在能力上搭建载体。建立“集中培训、专题学习、跨部交流”机制,锤炼办案人员数字建模能力,并组织“优秀数字治理团队”评选,营造精研数字治理的深厚氛围;其三,在理论上借力借智。与高校建立“检校合作”机制,对前瞻性治理问题进行研讨,推动形成数字治理理论成果。

  综观言之,智慧治理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数字检察亦是应时而生、顺时而兴,以数字检察推动实现智慧治理这一范式路径,其中所意蕴的最新理念、展现的改革与创新精神,必将为数字时代推进犯罪治理带来强大驱动力。唯有在实践中不渝地融合智慧治理的内在理念和外在要求,数字检察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获致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广汉

热门推荐

登录 注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