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衢州云仲裁服务应用(以下简称“云仲裁”)针对仲裁存在未形成数字化办案闭环、未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未搭建司法监督共享平台、未提供决策层有效信息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全时空在线仲裁服务。同时,依托“浙里办”与“浙政钉”平台,面向公众提供互联网仲裁案件受理与审理等全过程业务服务;重点打造衢州仲裁委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仲裁服务、办案管理以及数据区块链存证等功能。用数字赋能仲裁,驱动仲裁全方位变革,实现仲裁案件办理“零跑次”“掌上办”“加速办”的效果。
二、主要做法
以数字化改革的创新思路,依托“浙里办”与“浙政钉”、跨部门数据协同与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的支撑能力,建设“云仲裁”应用。具体建设内容分为:浙里办云仲裁服务应用、仲裁办案管理升级改造、金融仲裁案件集成管理、仲裁案件数据统一管理、案件数据区块链存证等核心模块。
(一)模块功能
1.在线仲裁服务应用。
依据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的用户体系,面向公众提供掌上互联网仲裁服务。基于“浙里办”,提供网络仲裁服务与调解服务。
2.仲裁办案管理升级改造。
基于互联网仲裁服务的全闭环管理,对现有办案协同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满足互联网案件的业务互动。同步改造“浙政钉”端的仲裁办案应用。
3.金融仲裁案件集成管理子系统。
为互联网金融案件的集团企业提供案件统一管理、案件批量导入、案件进度查阅的管理子系统。
4.仲裁案件数据统一管理子系统。
整合衢州仲裁委现有数据资源,对各类案件数据进行归集、梳理、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包含数据集成、共享与管理功能。
5.案件数据区块链存证。案件数据(证据材料、裁决书等)生成摘要(Hash值),并同步至区块链平台,实现区块链存证与数据防篡改。
(二)通用技术组件
以仲裁业务为基础,建设全省“仲裁服务”技术核心组件,满足全省各地仲裁委业务组件的全面共享与服务。
1.数字庭审。
探索“书面审查+视频庭审”模式,搭建全新的视频仲裁辅助系统,通过多方连线、即时交流、同步录像等技术,加速案件审理周期。
2.智能文书。
批量化实现仲裁过程中各类文书的智能化生成、结构化数据主动识别、文档精细化分类等功能,有效的促进工作减负增效。
3.电子签章。
依托浙江省电子签章平台,实现签章服务的统一接入,满足各类仲裁电子文书的送达需求。
三、应用成效
2022年,根据浙江省司法厅建立全省仲裁“浙里办仲裁在线”的建设要求,衢州发挥互联网仲裁先发优势,通过积极争取对接,成为全省仲裁在线的先行试点。2022年10月26日,“云仲裁”成功上架“浙里办”,为仲裁当事人全面实现“零跑腿”、降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提供了便捷平台。自云仲裁系统部署上线以来,已通过该应用受理线下仲裁案件1873件,累计涉案标的达14.54亿元。通过第三方平台接入系统审批流转的互联网金融仲裁案件达19.78万件。该应用大幅提升了仲裁委工作人员的办案工作质效,为当事人节约80%的时间成本,服务成效显著。目前,衢州仲裁委已为招联金融、中邮消金、百度度小满、京东、万达等120余家网络市场主体批量处理合同纠纷。云仲裁的先进性、创新性、可复制推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据集成与共享
搭建统一的仲裁案件数据库,数据归集方面打通公安、财政、法院、司法等多个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归集与共享。通过与法院执行系统数据共享,助力仲裁案件执行督促。
(二)业务协同
为实现全过程互联网服务、仲裁服务“跑零次”以及精细化、精准化办案的目标提供强力支撑:对接财政统一支付系统,实现掌上缴费服务;对接法院执行系统,实现仲裁裁决与法院执行的闭环管理。同时,以仲裁服务为抓手,延伸业务边界,拓展服务能力,结合调解、鉴定、公证等业务,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一站式线上服务。
(三)制度重塑
从制度上对互联网仲裁立案、调解、送达、应裁、答辩、举证质证、管辖权异议、裁决等程序予以规范和优化,有效保证网络仲裁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兼容性,确保网络仲裁合法合规运行。衢仲秉承“不破法规破常规”的理念,加快互联网仲裁法治体系建设,以规则促规范,以规范促精细、以精细促治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先后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召开专家论证会,总结梳理了适应互联网仲裁裁决特点的程序规则、证据规则和裁判规则,论证并修改《衢州仲裁委网络仲裁规则》,从制度上对互联网仲裁的程序予以规范。总结梳理适应互联网仲裁特点的程序规则、证据规则和裁判规则,出台《衢州仲裁委员会网络仲裁规则》(4.0版本)、《衢州仲裁委员会网络调解规则(试行)》等制度规范。
责任编辑:广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