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2024·智慧治理篇 | 创新经验之“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新引擎”

时间:2024-09-24 15:17:45 来源:法安网

  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加强“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等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法制日报社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作为装备展配套活动,法制日报社于2024年3月继续举办了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经验征集宣传活动,活动征集了“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创新经验。

  在2024年7月10日至11日举办的成果展上,对入选的创新经验进行了集中展示,并已编辑整理成册——《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经验汇编》。

  该汇编分为智慧治理篇、智慧法院篇、智慧检务篇、智慧警务篇、智慧司法篇五个篇章,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及时、准确、 实用的资讯信息与经验观点。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特开辟专栏,将部分创新经验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以下推出的是《智慧治理篇 | 创新经验之“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新引擎”》

  

  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

  ——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新引擎

  郭华东 贵州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

  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新时代政法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日益增加,依靠传统力量已经无法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卓越的数据处理、逻辑推理和分析预测能力,将重塑政法工作的核心动能,深刻影响和改变政法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新引擎。

  一、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人工智能伴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但受制于硬件计算能力的严重不足,最开始的人工智能只能通过固定指令来解决特定的问题,并不具备真正的学习和思考能力。随着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机器学习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出现,人工智能从上个世纪末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到2016年,谷歌公司的 AlphaGo程序横扫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开始在特定领域领先于人类。

  但是截至当时,人工智能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能力仍然十分有限,而计算机只有理解了人类的语言,才能说是真正具备了“智能”。2017年,谷歌公司在划时代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使人工智能在处理序列数据时更加高效准确,计算机程序开始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并且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程序可以更好地利用 GPU(图形加速卡)进行集群并行计算,各种具有超大规模参数和复杂结构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简称大模型)程序被开发出来,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正式诞生。

  一般来说参数越多,结构越复杂,大模型就越强大,例如著名的ChatGPT-3就有1750亿个参数,到了ChatGPT-4参数数量级扩展到万亿规模。基于大模型技术,计算机程序具备了强大的语言、音频、视频的处理和推理能力,人工智能第一次真正体现出“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处理能力强,大模型能够快速处理海量的文本和音视频数据,从中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做到真正的“一目万行”;二是语义理解准确,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深度学习,大模型能够准确理解各类文件的语义,对人类意图的解读能力极大增强;三是具备推理和预测能力,大模型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按照逻辑进行研判,做出准确判断。

  二、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在政法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大模型人工智能取得的飞速发展,令全世界无比震惊,知名科技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就警告说人工智能将构成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模型人工智能无比强大的能力,可以将信息技术在政法工作中的应用扩展到更深和更广的领域,深刻改变和影响政法工作。

  信息技术在政法工作中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从办公自动化到案件流程管理,逐步延伸到智能辅助等环节,初步实现了传统工作的数字化,但是受制于技术水平,之前的信息技术离真正的“智能化”还有相当的距离。而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真正能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超级大脑,让信息系统能够“理解”社会运行的各种现象和政法工作的内在逻辑。大模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一)提升文书处理质效

  大模型能够自动识别提取各类文书中的关键信息,生成摘要,帮助政法干警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精准提炼和把握案情。能自动生成法律文书,甚至包括法院判决的“本院认为”部分。大模型还可以全面检查法律文书的语义和逻辑错误,提高文书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优化决策支持

  大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能够对案件的走向和趋势进行准确预测,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使政法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资源配置,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计划,提升政法工作水平。

  (三)促进司法公正

  大模型可以精准指引政法干警进行案件调查和证据收集,对案情进行深度分析,对证据进行真伪鉴别,提高法律事实分析认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大模型技术能全面融汇政策设计、社会风俗、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要求,综合分析后,按照统一的尺度进行判断,减少人为干扰和误判的可能性,提高司法裁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四)加强监督制约

  通过对历史案件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大模型可以对政法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识别出潜在风险点,并及时进行预警。使政法部门能够加大监督力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执法风险的发生。

  (五)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大模型可以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偏好,进行智能化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并可对社会舆情和公众情绪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及时准确回应关切,提高社会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

  三、当下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在政法工作应用的瓶颈

  政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根据规则、结合事实、进行判断、发出命令、执行操作,而大模型人工智能可以掌握最全面的规则,厘清最细枝末节的事实,按照统一的逻辑进行判断,发出准确无误的指令,这些能力远超经验最丰富的政法干警,将给政法工作带来革命性改变。但因为真正成熟可用的“政法大模型”还没有开发出来,这些改变都还没有发生。

  一个成功的大模型需要融合智能算力、训练数据和平台算法三个关键要素进行支撑,只有当汇聚足够大规模的训练数据,使用强大的智能算力进行训练,才能让平台算法不断优化,最终变得“智能”,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目前政法大模型开发还受限于以下瓶颈:

  首先是智能算力的不足。目前大模型需要的智能算力由GPU提供,政法工作因为其敏感性,不能使用互联网上的公有云算力,必须依靠私域算力进行支持。一台智算服务器价格高达三、四百万元人民币,一个支撑大模型运行的智算中心投资达到上亿元人民币。并且大模型动辄百亿级、千亿级参数,每次数据训练的成本都是百万元级别,所以目前政法单位基本没有能力使用部署在私域的智能算力,而国内领先的技术企业,还在忙于布局通用大模型的开发,没有来得及进入政法领域,这就极大限制了政法大模型的研发。

  其次是训练数据的不足,大模型变得“聪明”的重要前提是使用海量数据进行预训练,在进行训练的数据中,高质量的文本数据十分关键,这些高质量文本数据,有助于大模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逻辑体系”。而目前政法单位的数据条块分割较为明显,数据共享水平较低,用以支撑政法大模型训练的数据还有待整合。

  最后是平台算法的不足。大模型平台通过对数据的反复训练,实现平台算法的快速迭代更新,才能更有效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虽然目前各类优秀的通用大模型已经出现,但是在社会政法领域,能完美融合国家政策、社会伦理、法律法规的成熟的政法大模型平台算法依然还没有研发出来。

  四、利用大模型人工智能打造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新引擎

  新型人工智能已经出现,世界处在巨变的前夜,政法工作需要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机遇,政法大模型的研发,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曼哈顿工程”级别的项目。这个项目必须由国家层面进行组织,集中力量,确保资源的充足投入和高效利用,打破现有算力、数据和技术瓶颈。

  我们应该利用国产化智算平台构建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加快海量政法数据的共享汇聚,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先进的大模型平台进行训练,研发出新一代的政法大模型,构建政法“智慧大脑”。这个“智慧大脑”将具备强大的智能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为政法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支持。通过这个“智慧大脑”,我们可以为各政法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案件处理和法律服务,提高政法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它将像“超级电站”一样,为政法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推动政法工作迈入新纪元。

责任编辑:晓莉

热门推荐

登录 注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