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业务
通过整合公安、法院、民政等单位信息数据,将权利受损主体信息与弱势群体信息数据进行比对,精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司法救助对象线索,会同社会职能部门开展多元救助,提高司法救助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将民事案件权利受损主体信息与弱势群体信息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出支持起诉线索;将刑事侵权主体信息与低保户、残疾人、监测户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出服刑人员违规领取低保金或者残疾人补贴等监督漏洞线索,推动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二、核心技术
模型按照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需求,设置了三个监督点。监督点一是发现潜在司法救助线索,突出重点救助对象;监督点二是发现行政主管部门履职监督线索,如民政部门是否存在“应保未保、不应保而保”等情况;监督点三是发现检察内部融合履职线索。根据需求借助Spring Boot框架以JAVA编程语言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多表查询,以监督点一为例,通过抽取法院原告数据和被害人数据中的姓名或身份证与条件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得到司法救助对象线索部分数据(如姓名、身份证、救助对象身份信息等),并根据查询到的司法救助对象再进行多表查询,得到司法救助对象线索的家庭信息、具体案件概况等,最终根据司法救助对象的情况(根据救助对象的身份信息如低保户、残疾人、监测户)等,通过将身份信息设置为数值从而将救助对象情况进行量化,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计算汇总进行排序,尽可能确定出符合程度较高的救助对象。根据不同的监督点,选择不同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其他两个监督点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处理。
三、适用技术平台及功能
(一)本模型的系统采用B/S架构开发,可直接运行JAR包本地部署,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
(二)本模型同时在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上架部署,可通过检察机关工作网登录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收藏使用。
(三)涉及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导入数据库,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存储。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编程语言的方式提取关键信息。
该模型共设置了六个页面,分别为登录页面、模型首页、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页面、线索管理页面、线索移送登记页面和参数管理页面。使用者通过登录页面进入模型,在模型首页展示有数据信息分析概况;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页面为用户提供直观的数据概况,能清晰地反映出数据碰撞结果以及成效;线索移送登记页面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碰撞,并将数据碰撞结果进行展示,办案人员可在该页面上实现对线索的搜索、添加、编辑;监督线索经人工核查确定后,办案人员可在该法律监督线索移送登记页面上进行数据的添加、管理。
四、可解决的问题
(一)监督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未履行司法救助职能以及未及时移送司法救助线索,推动建立国家司法救助线索移送机制。
(二)监督民政、妇联、残联、乡村振兴、退役军人事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社会救助职能。
(三)监督社会救助相关职能部门在履行社会救助管理职责、资金监管等方面存在疏漏,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堵塞管理漏洞。
五、运用成效
2022年下半年以来,对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大方县人民检察院、开阳县人民检察院共计160万余条数据进行比对,共筛查出司法救助案件线索390余条,成案138件176人,发放救助金186.8万元。2023年1月至7月救助了50件 61人,发放司法救助金 33.71万余元救助件数、救助人数、救助金额等数据同比均明显增长,其中救助未成年、困难妇女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28%、245%。发现法律监督线索37条,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发现支持起诉线索10条并均支持起诉决定。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开阳县人民检察院、大方县人民检察院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的经验信息获人民网、检察日报、省院检察工作简报刊载,省院以该模型为基础部署开展全省司法救助专项行动,目前已收集51个县区院数据,初筛出3万余条司法救助线索以及5千余条法律监督线索。通过该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司法救助线索并成功办理的“吕某甲国家司法救助案”被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部统一集中办理专刊采用。该模型获“贵州省检察机关2023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三等奖,“依托司法救助线索大数据研判模型破除数据壁垒赋能类案救助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救助典型案例,并入选智能法律科技典型案例“新锐创新篇”。
六、可复制推广性
该模型已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模型管理平台上架,以协助检察机关精准筛选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确保司法救助及时性、精准性。该模型所需数据均为结构化数据,从相关部门调取后,经数据清洗即可导入使用,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模型运用以来,有效地拓宽了司法救助线索发现渠道,突出救助重点,提升了救助的精准性,同时撬动了法律监督。
责任编辑:广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