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背景
如皋,古称“雉水”,历史底蕴深厚,文脉赓续绵延,已有1600多年历史。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如皋市检察院”)落实最高检、住建部《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持续发力,办理了古城河、东水关、英烈纪念设施保护等一批有影响有实效的案件,通过检察公益诉讼能动履职推动了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
为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发现公益线索、开展精准保护的能力,2023年7月,如皋市检察院结合市委市政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部署,立足于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运用数字检察赋能文物保护,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检察工作站,在平台整合、数据集成的基础上研发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数治地图”,完成对文物保护的网格管理、线索收集、调查巡检、案件办理等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档案化,针对发现线索开展及时调查处置工作,督促行政机关尽快履职,守护文物安全,实现“一张图”织密历史文化保护“一张网”。
二、适用业务
该平台主要用于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诉讼办案,提供线索收集、数据互通、案件协办等功能,对辖区内所有文物和历史建筑全方面立体保护,同时具备公共服务功能,提供便民服务,营造历史文化名城社会共治、全民共享的氛围。
三、平台特点
(一)因地制宜、因需而设。
(二)多元参与、务实管用。
(三)面向大众、运用广泛。
四、主要功能
(一)地图展示功能
通过接入开源地图技术,采用“自动定位+人工修正”的方式,对全市138处文物保护单位和83处历史建筑进行定位标点,并采集上传文物级别、产权性质、照片、地理位置、基本介绍、两线控制、线索信息、调查信息等,实现了对基础信息、保护规定、工作动态的“一图全览”。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制作了VR全景照片,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地查看该文保单位的全景外貌,直观展示保护单位和建筑周边情况。同时,根据文物的保护现状,实行红、黄、蓝、绿四色分级,明确保护工作的紧急程度,实现了网上“挂图作战”。
二、汇总分析功能
在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信息全面收集、地图化展示的同时,该系统还配备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可根据工作需要呈现动态数据统计结果,自动生成分析图表,实现各类数据的分类统计、汇总、研判。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全市的不同级别、类型的文物数量、风险点数量和保护情况,从而以量化的方式掌握全市文化遗存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现状。
三、线索收集功能
该系统通过研发机制、搭建平台、开放端口,实现了多渠道收集文物保护线索:一是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职中发现的保护线索,同步上传系统,形成部门之间即时信息互通、共享;二是网格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可以通过移动端设立的线索举报平台,使用授权账号上传发现的文物受损信息,并可以实时视频连线调查;三是群众和游客发现文物受损害等问题,可以通过扫描该文物唯一对应的微码,线上填写举报线索。以上线索会第一时间上传至系统,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依据职能开展调查处置工作,从“跑断腿”实现“线上走”,强化了线索发现能力,有效提升了名城保护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四、部门联动功能
以该系统运用为平台,如皋市检察院与市住建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域治理中心通力合作,会签了四方协作配合机制,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针对保护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开展联合行动,形成执法司法合力。同时利用全市网格化治理优势,安排网格员对管辖范围内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协助开展调查处置,推进“检网融治”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走深走实。
五、宣传普法功能
该系统同步开发了公众版本,并对社会公众开放,群众可以在电脑端登录网站访问,查看全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和地理位置,增进公众对如皋历史文化的了解,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激发自觉保护意识。公众版还设有法律法规汇编栏目,展示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各级法律法规、典型案事例等,提高公众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法治意识。
六、运用成效
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数治地图”平台的诞生,源于如皋检察人“绘制一张图、凝聚一群人、做好一件事、守护一座城”的美好愿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反馈和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能动履职获得广泛认可。千年古城如皋为世人留下了诸多历史记忆,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焦点。检察机关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助力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24年2月,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来如评估考察,专家组听取了该数治地图的项目介绍后,纷纷为检察机关运用现代化技术为文物建档的举措表示肯定。
二是协作联动凝聚保护合力。该平台由检察机关牵头研发,文体广旅、住建、市域治理中心等部门积极参与,平台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在线索移送、会商研判、案件配合、协作保障等方面强化合作,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执法司法联动机制,真正实现“以我管促都管”。
三是数字赋能实现精准监督。利用数字智能赋能公益诉讼检察,通过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聚合行政执法机关、网格员、志愿者、群众等多方力量,大大提升了检察机关收集线索的能力,解决了公益受损信息发现难的问题,提升了公共利益保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是延展功能放大保护效果。该平台同步开发公众版,群众可以直接访问桌面端或移动端网站查看全市各类文物的基本信息和分布位置,同时还设置了法律法规汇编栏目,汇集了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的各级法律法规,既满足了便民服务需要,又发挥了法治教育功能,有利于提升群众文化认同感,推动公众积极加入到自觉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截至2024年4月底,如皋市检察院共利用该数治地图收集线索24条、调查信息16条,办理案件5件。其中,针对“益心为公”志愿者上传平台的某省级文保单位受损线索,检察机关在接收线索后立即开展现场调查走访,发现该文保单位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屋面受损,亟需开展修缮工作,后向属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2份,督促其加快修缮工作进度,并多次跟踪调查、了解进展,推动文物真正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下一步,如皋市检察院将继续运用好“数治地图”平台,做好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切实做好文物公益保护,用检察力量守护古城历史幽香。
责任编辑:广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