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最高检党组提出,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高质效办案必然要求高水平管理,为着力解决案管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问题,从填录源头保障检察业务数据准确,促进检察办案提质增效,济南市检察机关在山东省院的指导下,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充分利用作为全省检察机关标准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全省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双重试点单位的优势,以推进对检察权运行全流程、全要素标准化为目标,从案件受理、案件辅助办理、案件流程监控、监督线索发现四个方向进行破题,采取业务主导、专业支持、基层试点和推广部署模式,研发推行了“标准化与智能化融合办案辅助系统”,努力提升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水平,有力落实“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助推检察工作同步“走在前、开新局”。
二、案例举措
案件受理标准智能化:系统对接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统一案件受理标准,在案件受理阶段,能够自动接收公安机关从跨部门政法协同大数据平台移送的审查逮捕、移送审查起诉刑事案件,自动扫描、识别公安机关侦查电子卷宗及文书,自动抓取案件受理阶段所需信息数据,并完成2.0系统案件受理阶段的案卡填录、文书自动生成与审批、自动分案等操作。系统具有及时、准确、可靠性,准确率几乎可达100%,可以24小时实时待命。
案卡填录标准智能化:案件受理后,进入审查起诉、出庭公诉等案件办理流程节点,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流程节点下的审查报告、起诉书、量刑建议、判决书等法律文书,精准抓取文书中的数据,并根据案卡填录标准和逻辑以及相关法律规则,对抓取的数据进行智能校验后,实现各流程节点的案卡自动填录。
案件流程监控标准智能化: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法律文书、统一业务案卡填录的智能检查。检察官填写完案卡后,点击保存,案卡如果有错误或者漏填,就会弹出弹框。检察官可以根据校验异常信息,提示进行修改。案管人员可以在后台看到案件详情、异常信息、检察官整改情况,进行办案全流程监控,同时可以对个案生成流程预监控报告。可以对业务类别、预检问题进行多维度统计、排名展示。
三、案例成果
(1)有效释放检察新质生产力。
系统助力解决人员力量不足问题,将办案人员从案卡填录、检查纠错、文书制作等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办案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重要环节以及案例培育、经验总结等重点工作,案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案件受理审查、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商、案件质量管理等工作。
(2)有效提升检察业务管理水平。
对在检察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案卡错、漏、迟填等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人工加软件检查,再进行人工修改,这种事后纠错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系统创造性的将目前案卡填录,事后检查纠错模式,变革为实时准确填录模式,破解了传统思维和方式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案卡迟、漏、错填 “老大难”问题。系统在填录之前会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规则判断,如果发现诸如量刑建议为拘役刑期六个月以上、案卡与人卡矛盾等问题,都会进行自动排查并提醒检察官,杜绝错填的发生,确保99.8%以上的填录准确率。再辅之以业务数据同步核验功能,实现全面及时监控、提醒办案中的问题。系统通过对抓取数据的深度挖掘,从数据中发现监督线索、办案趋势和办案规律,辅助分析研判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检察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准确、高效的支撑和决策。系统助力实现案件管理,由人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转型,全面提升了检察业务管理的战斗力。通过自动受案和案卡自动填录,工作量减少75%,办案提速明显,受理一个案件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为4分钟,办理案件案卡填录、审查办理等缩短20分钟。
(3)有效规范案件办理。
系统抓取的数据来源于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法律文书,这就要求文书必须准确、规范。我们向公安机关提出规范卷宗和文书制作的建议,得到采纳,倒逼侦查机关规范办案程序,提升案件质量。对内则要求检察官提升业务素能,严格按照规范格式制作审查报告、起诉书等法律文书,解决了以往文书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备等问题,助力促进执法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
(4)有效助推办案质效。
系统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赋能预审分级划分、快慢分道,助力实现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提升办案效率,跑出办案加速度。系统通过嵌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个案实时监督,梳理发现类案监督线索,改变了传统法律监督的被动性、偶发性、浅层次、依赖人工性,有力的拓宽了监督渠道,优化了监督模式,创新了监督方法,提升了监督能力。
责任编辑:广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