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2024·智慧治理篇 | 创新经验之“济宁市任城区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平台”

时间:2024-09-04 15:47:48 来源:法安网

  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加强“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等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法制日报社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作为装备展配套活动,法制日报社于2024年3月继续举办了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经验征集宣传活动,活动征集了“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创新经验。

  在2024年7月10日至11日举办的成果展上,对入选的创新经验进行了集中展示,并已编辑整理成册——《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经验汇编》。

  该汇编分为智慧治理篇、智慧法院篇、智慧检务篇、智慧警务篇、智慧司法篇五个篇章,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及时、准确、 实用的资讯信息与经验观点。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特开辟专栏,将部分创新经验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以下推出的是《智慧治理篇 | 创新经验之“济宁市任城区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平台”》

  

  济宁市任城区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平台

  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政法委员会

  一、案例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法综治部门要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快推进平安建设信息化进程,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指示,中央政法委2013年在工信部推进司的推荐下,采用视联网技术开始建设面向全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联网平台”。济宁市任城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依托任城区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先期建设成果,积极探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于2018、2020年先后完成两期综治视联网建设,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的横联纵通。

  

  二、案例举措

  (一)强化任城区综治视联网在社会治理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综治视联网在济宁市任城区得到了良好应用,已完成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的四级覆盖,最终实现构建四级融合指挥调度系统管理平台。结合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为基层网格工作者提供完善服务支撑,在事件上报、任务指派、视频联动等环节的协同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提升事件协同应对能力。

  任城区综治视联网平台在社会治理及疫情防控中应用成效显著,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在重要时期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时,任城区多次利用综治视联网平台召开远程视频工作会议,调度区、镇(街道)、村(社区)级所有综治中心和相关单位做好社会治安治理各项工作,让党和政府的指令快速传达,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综治维稳应用中,任城区多次应用视联网召开专题工作会议。2019年-2024年,任城区综治视联网平台多次保障省、市级现场观摩会任城观摩点任务,任城区综治视联网平台的多项功能呈现的高品质、高效率获得上级领导一致表扬和肯定。

  (二)强化基层综治基础,打造社会治理一张网

  依托综治视联网先期建设成果,任城区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先行先试,深化社会治理方面功能应用,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治理模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进一步延伸综治视联网覆盖范围。基于已建综治视联网基础,未来将进一步延伸综治视联网覆盖范围,横向联通各级相关部门,纵向贯穿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高清视频实时交互,打破信息孤岛与烟囱壁垒,满足辖区内互联互通与统一指挥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任城区协调指挥能力与社会治理能力。二是以综治视联网为基础,深化社会治理工作实践应用。依托全域覆盖的综治视联网,整合政法委、公安、司法等单位资源力量,建立“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推动权责、资源、信息向社会治理一线下沉、向网格延伸。为实现视频资源综合应用、网格化事件管理、9+X数据分析应用、心理健康服务、矛盾调解、应急指挥等多种场景下的多元应用提供良好业务资源支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一张网。

  三、案例成果

  (一)创新治理品牌,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积极响应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试点,以综治中心业务需求为根本,以解决人民群众现实诉求为出发点,以各级、各部门信息与资源整合为路径,建成“全区综治资源一张网”,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新思路。

  (二)提升治理能力,为基层赋权减负增效

  以网格融合及一体化管理为依托,结合综治视联网在全区各级覆盖能力,推动权责、资源、信息向社会治理一线下沉,丰富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优化社会治理工作路径,将应急指挥设备进行统一汇聚,打造“横到边、纵到底”去中心化的全域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形成业务闭环。

  (三)实现跨级、跨域、跨部门的沟通协作

  打破各级各部门“横不联、纵不通”的工作壁垒,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一体化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密切部门协作配合,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创新性及技术先进性

  (一)采用顶层规划设计

  平台通过顶层规划设计,实现范围内各单位间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打通各类综治业务、视频会商、监控资源数据渠道,结合全网统一化运维,实现全网各级间的视频互联、信息互通。

  (二)网络安全优势

  采用非IP化设计,结合主动性安全理论,通过“先管理、后通信”的安全机制,每次服务单独进行通行证的许可,实现设备与用户数据的完全隔离,最大程度地防止了传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风险。技术通过公安部权威机构检测,具备结构性安全特征,从根源解决各类网络安全问题。

  (三)高品质输能力

  具备高速、稳定、大规模、实时传输等特点,不论是高比特率的实时音视频数据,还是各类综治事件处理信息,均可以稳定承载,可实现4K/1080P分辨率视频的实时传输。可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安全、稳固的网络基础设施。

  (四)应急指挥联动能力

  通过对各类监控资源、视频会议资源、基层网格资源、应急指挥资源的整合,形成全区范围内灵活指挥模式,塑造提升信息网络融合、资源联网共享、业务应用协同能力。

  五、经验启示

  基于综治视联网的高清视频通信到基层、多功能融合的能力,实现了对日常管理、业务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可视化沟通、调度和指挥,综治业务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和管理模式信息化智能化创新。传统会议、基层培训、视频调研、部门协作、应急指挥等工作形态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真正实现了科技引领、信息支撑,大幅度提高了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济宁市任城区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平台建设完成后,将形成同一网络中接入全区所有视频会议点位的大型视频会议应用,统一支撑各级综治服务。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平台可实现视频会议、视频通讯、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与调度、远程培训等多种功能的统一管理应用,实现各级政法单位系统间的视频互通、数据交互、资源共享,大大提高综治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平台所采用的视联网技术经公安部等权威机构检测,系统不存在已知安全漏洞和后门,IP报文无法穿透,能结构性防御系统漏洞、协议弱点,抗病毒蠕虫、DDOS攻击、间谍软件、恶意攻击、流量异常等安全威胁。系统支持端到端国密算法加密,符合等保三级要求,在满足各项业务应用对于功能、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信息化系统提供多维度的主动安全保护。

  责任编辑:晓莉

热门推荐

登录 注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