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创新易制毒化学品行业智能化监管应用 赋能企业快发展 激发市场新活力

时间:2025-02-10 09:40:33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公安局智造新城分局

  易制毒化学品既是合成毒品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原料。一直以来,广泛需求与从严监管这一矛盾体困扰着行业企业的发展。对此,衢州市公安局智造新城分局坚持“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理念,以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应用智能化创新为切入口,撬动易制毒化学品行业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和治理现代化,打造便捷式、高效率的易制毒化学品现代化监管模式,切实为企业发展打通“快车道”。

  一、创新背景

  衢州作为化工大市,现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1100余家,年流通量1000万余吨,占全省四分之一。行业市场的发展与全市各大支柱型产业、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目前,政府、企业、行业三侧长期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政府监管压力大

  易制毒化学品类型多、用量大、流向杂,年均产生交易11万笔,有多达6.7万车次在全国范围流通,每一单化学品都涉及生产、销售、经营、运输、销毁5大环节,过程中每个节点都存在脱管、流失风险,依靠政府力量难以实现全流程闭环监管。

  (二)企业经营负担重

  易制毒化学品在审批、监管等方面都有着从严管制要求,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压力、负担。审批侧,购买、运输等关键环节的许可期限短、批准车辆少,且每次申请许可都需重复上传14类材料、平均审核用时30分钟,企业经营效率受到较大影响;监管侧,公安、交通、应急、市场等12个部门均有监管职责,存在规范标准不一、多头反复检查等问题,同时备查纸质台账繁杂、管理要求高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每家企业在台账投入年度花费近万元。

  (三)行业自治能力弱

  辖区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中,民营小微企业占比近80%,此类企业在管理水平、管理成本等方面投入较为有限,且受市场环境影响,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变更较为频繁,存在人员素质不均衡、自主管理薄弱、违规违法风险较高等客观问题,而行业缺乏系统性的自治规范,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兼顾规范和增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难度大。

  二、创新举措

   近年来,分局立足行业特点,坚持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通过创新监管应用、重塑管理体制,实现监管松绑减负、寓管理于服务,助力企业安心发展,激发市场更大活力。

\

  (一)打造智能化应用,全面防范风险爆点

  聚焦企业、车辆、人员等监管要素,开发智能监管应用,通过部门数据资源贯通、风险预警等模型建设,实现出库、经营、运输、使用、销毁等环节全周期流向监管,让企业运营更安心。

  1.实时预警企业风险,避免违法运营

  开发购买证、运输证等证件有效期预警模型,全量录入企业证件数据,系统提前发出预警,帮助企业避免因证件过期违法运营。目前,发布各类预警提醒934次,企业证件过期情况零发生。自动筛查长期未使用的证件,全数收集关联企业需销毁的易制毒化学品。其中发现需销毁硫酸480公斤,均按规范进行处置。

  2.实时监测车辆风险,预防违规行驶

  开发车辆风险二级场景应用,对车辆驶入安保、环保和制毒等高危区域的行为进行预警提醒。实时监测所有和衢州发生贸易的车辆在途、离线情况,掌控车辆轨迹动态,防止行驶车辆脱管情况发生。如亚运安保期间,将北京、杭州设为管控地,及时触网预警车辆86批次,避免违规进入重点区域。

  3.实时感知人员风险,净化从业队伍

  实时采集仓库管理员、驾驶员等人员信息,与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进行比对,针对盗窃、吸贩毒等前科人员进入该行业的,第一时间推送至监管部门提前处置,从源头降低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隐患。目前,累计筛查从业人员7036人,发现前科人员17人;发现不按规范操作从业人员4人并调离岗位。

  (二)前置增值化服务,全面突破管理难点

  坚持服务“增值”理念,深化管理服务侧改革,通过打破跨域审批壁垒、建设电子数据模型,破解原先企业管理成本大、审批难度高等痛点问题。

  1.打通省外交易渠道

  针对因流向监管难度高导致的跨省域交易审批限制问题,以应用建设为契机,开发全时空全4周期流向监管模型,完善购买证和使用证多方交易备案制度,开辟省外交易的审批通道,帮助本地企业走出去、抢市场。运行以来,行业企业跨省交易的笔数、交易量同比上升93%、96%,对外交易量占比由20%上升至50%。

  2.推行证照智能秒办

  打通交通、应急等部门系统数据,实时共享车、企、人等9类许可材料数据,系统自动获取和审核行驶证、营运证等证件信息,从源头上杜绝企业端材料的重复上传,只需简单勾选即自动生成申报材料,实现从企业举证向政务认证的转变。目前,行政审批平均时间由30分钟压缩为秒级,上传待审核材料由9个减为1个,累计秒办各类证照7103件。

  3.实行电子信息管理

  通过证照信息电子化管理,由驾驶员上传装卸货磅单这一购销核心数据,解决了企业在购买、销售等环节重复报备的问题,减少报备数据60万余条,避免证件未携带类型的违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自动回填报备端数据,智能生成统一格式的备案信息,免除企业纸质台账制作要求,节省全市企业台账成本1144万余元。

  (三)构建协同化格局,全面打通部门堵点

  围绕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部门职能交叉、联动不足的情况,通过明确机制、出台指引、拉建队伍,进一步凝聚部门合力,提升协同管理质效。

  1.建立严密闭环的监管链条

  推动出台《衢州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办法》《“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应用”与“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事项协同处置工作规程》等制度办法,横向协同12个政府部门、纵向贯通4个警种,规范预警交办、处置流程、反馈时限等系列事项,严密监管链条。运行以来,累计预警闭环处置6177件,处置率达99.3%。

  2.出台覆盖全域的合规指引

  联合司法等部门,创新出台《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合规指引》,打造全省首部地市级统一监管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系列经营规范,做到“部门有据、企业有底”,有效解决各职能部门监管标准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目前,《指引》明确了涵盖38个合规风险点的检查标准,企业合规事项21项。

\

  3.打造高效协同的联管队伍

  在易制毒化学品企业集聚地靠前打造企业“家门口的派出所”,推动应急、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入驻办公,联合实施“最多查一次”、吹哨响应等机制,协同开展易制毒化学品宣教、安全检查等工作,提升一线管事率。截至目前,开展护航亚运、“夏季行动”联合检查企业1199家次,部门协同率由原先的31.4%提升至100%。

  (四)推动自主化管理,全面补强自治弱点

  为推动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健康发展,抓好“自治”这一良方,发挥行业协会牵头作用,配套完善企业信用评级管理、从业人员宣教认证等制度,营造良性生产经营氛围。

  1.协会牵头抓好自治“总纲领”

  推动企业成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制定协会章程、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组建15人专家团队,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督导检查,为企业量身打造“体检套餐”和“医疗方案”。目前,协会成员企业199家,指导解决事项600余件。

\

  2.信用评级激活自治“源动力”

  实施《企业星级评价结果应用规程》,制定企业内部管理、运输报备、出入库、仓储等40项指标,以1000分为信用总分值,评定ABCDE五个档次企业等级,根据等级来放宽审批标准、提供金融信贷服务,引导企业规范、守信经营。目前,信用A级企业已由最初的14家增至432家。

  3.常态宣教促进自治“内循环”

  建成全国首家“省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宣传教育馆”,构建常识、法制、案鉴、沿革、展望五大版块,依托线下宣教、线上云讲堂等载体,对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资格考试、从业认证全流程宣教,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目前,累计开展宣教培训百余次,辐射从业人员5千余人。

  责任编辑:广汉

热门推荐

登录 注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