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智慧管人”应用

时间:2025-03-17 09:42:08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案例简介(整体简要说明)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浙江高院的指导下,承接全省法院“智慧管人”应用试点任务,建立全方位的人员管理系统,满足全省法院“一屏看全省、一网管全程”的人员管理工作目标。应用着力建设“干部全周期管理”“机构编制管理一件事”“离任人员管理”“干部考核评价”“法官之家”五大场景。其中“干部全周期管理”场景,围绕干部从招录到离职(退休)建立全量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并支持根据条件推选特定干部;“机构编制管理一件事”场景,将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后的用编、入额、编制调整全部完成线上化改造,并探索建立人员编制动态预测能力;“离任人员管理”场景,重点对人员离任后从事律师等情况建立监管预警模块;“干部考核评价”场景,为不同岗位人员建立符合特定情形、科学设置权重的考核评价体系;“法官之家”场景,进一步集成人员政治建设、重点学习、党建文化等功能,为法院干警提供全面的服务功能。

  二、案例举措(做法及经过)

  如何建立科学的法院人员管理系统,一直是困扰各级人民法院的难点和堵点。人员管理因干部管理权限不同、法院层级不同,管理的个性化、特定化需求众多,难以实现“一个系统适应全部人员”的良好预期。为解决人员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不全面、人员评价不科学、管理监督不智能、应用集成不高效等问题,嘉兴中院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建设“智慧管人”应用,通过建设五大应用场景,实现人员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一)建设“干部全周期管理”场景

  对干部从招录到退休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型,围绕干部招录、定岗、考核、培育、管理、奖惩、任免和离职,梳理形成47个主要关键节点和393个数据子项。为探索发挥“智慧管人”对于院党组选人用人的决策辅助作用,在“智慧管人”前期建立数据标签的基础上,结合鱼骨图数据来源,形成了评价干部60项正向标签和10项负面标签。根据上述标签的采集、分析,形成“优秀干部一览表”,并对综合岗位、审判岗位、审判辅助岗位、法警岗位等不同序列建立对应的优秀干部一览表。同时,支持自定义条件进行手动筛选。该场景的上线,实现了人员数据类似案件数据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为智能化应用提供的数据支撑。

  (二)建设“机构编制管理一件事”场景

  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减轻基层负担,设计开发法官入额遴选、纳入退出员额、空编使用核准、工作人员录用、补充干部审批、员额周转申请、人民法庭优化布局等7大高频事项线上审批功能。为提高机构编制事项流程规范化程度,倒逼政工干部能力提升,在将审批功能搬到线上的基础上,设计开发配套统计考核模块,探索对各级法院机构编制审批工作质量效率的量化评价。同时,注意到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别较大,但人员编制配备长期未做调整,导致地区间人案配备不平衡问题不断凸显,积极探索政法专项编制统筹配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形成编制测算模型。

  (三)建设“离任人员管理”场景

  对原有人事系统基础数据进行优化调整,增加“离任去向”选项,并修改“离任信息”项目内容,完善离任后的详细信息。在管人子脑中新增“离任管理”模块,从11种维度对离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观体现离任人员情况。并设置“从业监管”和“重点关注”信息项,加强对离任人员去向的监督管控。加大与外部系统的协同对接,在律所从业方面,对接司法厅数据,并整合浙江律师库及全国律师库信息,获取律师从业数据700余条,同步接入人事系统及管人子脑相关信息。其他从业监管方面,如经商办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信息,将探索多跨至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社保厅等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平台获取监管信息,实现更为客观有效监管。

  (四)建设“干部多维考核”场景

  围绕干部考核工作流程自动化、体系标准化、运行智能化等目标,整理需求27项,基于需求细化开发了46个功能点,梳理了8类人员共77项分类考核指标,对接汇集28万余条审执数据,通过数据对法官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作风纪律、综合素质等四个维度进行量化考评,以正负面清单、专项考核辅助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同时针对违纪、投诉、信访、瑕疵、上诉等五类重点需关注的问题进行细化通报,全方位展现干部个人考核画像。对于不同法官办理的不同类型案件,科学配置考核权重,重点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难点痛点问题。

  (五)建设“法官之家”场景

  为强化政法铁军建设,在“智慧管人”应用,综合集成政治建设、重点学习、党建文化模块。突出政治领航铸魂,将系统打造成为抓党建促业务的政治学习综合平台,持续增强干警的党性观念、理论素养、法治自信。系统对于线下优质资源、重点学习课程、党建信息数据统一进行集成贯通。同时坚持全员靶向管理,全面汇聚政治建设、案件管理、审判监督、考核评价等数据,打造针对法院、部门和个人等的精准画像,为提升精准有效管理指明方向。

  三、案例成果(成效及反响)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法院人员管理更加强调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优化人员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智慧管人”系统,通过五大应用场景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一)人员数据采集更加全面,人员评价更加科学

  通过对人员全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形成了科学评价不同类别人员的管理体系。将法官、助理、司法行政、法警等不同类别的人员纳入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精细化分析人员成长的要素,从政治学习、党建引领、办案质效、综合文字、调研协作等多个维度评价干部,有助于鼓励不同岗位的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近年来,全市法院不断涌现“质效之星”“办案能手”“调研之星”“调解能手”等专业领域的人才。

  (二)人员工作动能充分发挥,干部梯队更加完整

  通过干部全生命周期等应用的建设,管理部门、决策部门,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补足不同干部的短板,培养能力更加全面的优秀年轻干部。近年来,全市法院通过“智慧管人”的推选,优秀干部不断涌现,仅2023年,全市法院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院等86个省级以上先进集体和个人,嘉兴中院连续19年保持队伍“零”违纪。通过管人、用人,全市法院各项工作不断进步,2023年相关工作得到最高法院张军院长肯定,受到省委省政府、上级法院等领导批示35件次。

  (三)服务干部能力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效果凸显。

  通过“智慧管人”应用建设,为法官全面提供业绩测评、事项审批、学习辅助等多方面功能,同步集成个人、本部门、本院、本地区、全省法院各类质效数据,支持法官按照部门、条线确定质效在全院、地区和全省的排位。通过客观展示科学的人员业绩数据,引导全市法官从院庭长监管向自我监管转变。全市法院在收案数量逆势增加的不利状态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办案质效评价指标体系,全市法院29项质效指标,28项达处于合理区间,并进一步优化。

  责任编辑:广汉

热门推荐

登录 注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