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正值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上饶市委于2023年3月部署“大抓基层年”工作,余干县人民法院全力聚焦诉源治理工作,找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市中院指导下推出“联村法官+”工作机制,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上线运行“联村法官+”微信小程序端、APP端、管理平台PC端等“一体三端”数字平台,全面构建“法官+调解员+网格员+群众代表”“线上+线下”的联调联动解纷新格局。
【关键词】:诉源治理;“联村法官+”;数字赋能;联调联动
一、数字平台总体设计
“联村法官+”数字平台围绕余干县人民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需求,以联调联动参与要素为基础,以“三端融通共治”为依托,以“四员高效联动”为核心,以“六大在线功能”为载体,遵循司法工作规律和网格化管理架构进行设计。
数字平台由三个终端部分组成,分别为微信小程序端、APP端、管理平台PC端。其中微信小程序端是面向群众开发的24小时在线综合服务平台,聚合“智能法律咨询”“在线调解”“便民服务”“司法公开”等多项功能板块,为群众享受在线诉讼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提供线上服务端口。APP端是为服务法官、网格员、调解员、群众代表等“四员”网格化管理而开发的移动终端应用平台,主要有线索提交、在线调解功能,“四员”可依据数据录入标准规范流程将摸排出的、暂时未能现场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线索提交”,借助数据交换共享体系推动线上联调联动工作。管理平台PC端是为法院联调联动中心开展综合服务管理工作而设计的,动态展示线索摸排、纠纷化解、联动效率等各项数据,为法院联调联动中心进行“信息录入”“联动调度”“分析研判”提供后台数据支撑。
图1 “联村法官+”三端架构
二、创新思路和方法
经过多轮平台功能论证、流程控制设计,全国首个“联村法官+”数字平台于2023年11月正式上线。
(一)以“三端融通共治”为依托,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突出“联村法官+”平台数字化建设,以“联村法官+”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管理平台PC“一体三端”集体上线为契机,明析“三端”服务群体、终端功能、平台流程,持续激发基层治理动能,促成“三端融通共治”,推动联村法官、派出法庭、人民法院三个层级之间“同频共振”,共绘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一是在“联村法官+”微信小程序,群众可根据自身诉求、纠纷类型、事件经过等“申请调解”。二是在“联村法官+”手机APP上,法官、网格员、调解员、群众代表等“四员”可将摸排出的、暂时未能现场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线索提交”,开展“在线调解”工作。三是在“联村法官+”管理平台PC端,法院联调联动中心可运用“信息录入”“联动调度”“分析研判”等功能,分发任务、支持调解、远程服务。
图2 数字平台“三端”融通
(二)以“四员高效联动”为核心,构建联调联动“组织链”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将矛盾化解、沟通联络工作搬到线上,实现全县99名法院干警、435名网格员、435名调解员、1231名群众代表集体“上网在线”,形成“网格吹哨、法官报到”“E呼即应”的联动效果,使“四员联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进一步夯实“联村法官+”联动基础、拓展线上解纷阵地,推动快速实现与联村调解人员(调解员、网格员、群众代表等)、属地人民法庭、法院联调联动中心及其他单位组织四类主体的“四方联动”,构建完整联调联动“组织链”。
图3 “联村法官+”四员架构
(三)以“六大在线功能”为载体,筑起司法服务“连心桥”
坚持科技赋能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源头化解,突出数字平台模块化系统管理,嵌入法律大模型、数据库等,畅通矛盾纠纷联动化解与诉前保全、司法确认等程序衔接,建构“申请调解”“主动调解”流程闭环控制模式,一体促成普法资讯、AI咨询、任务派送、在线调解、结果处置、统计研判等六大功能,切实解决在纠纷调处、法律咨询、数据运用等方面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打通司法服务保障基层社会共治善治的“神经末梢”,让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村落、延伸到指端屏幕。
三、工作成效与反响
坚持推进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出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新模式、新路径。
(一)坚持科技赋能,实现纠纷化解高效化
积极构建数字时代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新模式,推动矛盾化解由线下转至线上、由粗放变为集约,全面实现调解工作时间、空间维度上深刻变化,从而进一步减轻群众诉前负累、降低调解沟通成本,提高诉源治理工作成效,特别是对可能涉及民转刑、群体事件、信访等矛盾纠纷,能有效做到提前预警、实时处置。自数字平台上线以来,先后吸纳微信小程序端、手机APP端等注册用户7000余人,AI法律咨询服务群众2839人次,接受调解申请189次,受理线索提交256次,在线成功调解纠纷262起,提前预警并化解重大矛盾3起,成功调解平均时间下降8.4天,案均交通距离缩短约9KM,形成司法确认案件11件,制作数据统计分析报告3份,为推进县域诉源治理、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法院智慧与力量。
图4 在线调解纠纷情况统计(部分数据)
(二)发挥数字优势,实现能力提升均衡化
依托“联村法官+”数字平台,融合数字技术成果,嵌入法律大模型等AI技术、链接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等平台程序、引入大数据分析模块,24小时全面赋能法院、法庭、法官、网格员、调解员、群众代表、当事人及其他单位组织,提升各群体在“一体三端”数字平台上体验感、获得感;同时,加强数字平台体系化管理,通过流程跟踪、节点监控等方式,及时掌握、分析、研判县域矛盾纠纷动态数据,对其中高频纠纷、新类型纠纷予以数据共享,实现矛盾纠纷“早掌握、早介入、早化解”,促成纠纷预防能力、矛盾化解能力、联动协同能力、服务保障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分析研判能力等“六力”全面均衡提升。
图5 “六力”均衡提升
(三)遵循司法规律,实现平台推广规模化
坚持遵循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司法工作习惯,系统开发、合理运用“联村法官+”数字平台,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对终端功能、流程需求等再论证、再评估,推动数字平台实现规模化推广。2023年12月1日,在上饶市中院组织“联村法官+”数字平台论证座谈会上,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宏充分肯定该项工作,并决定在全市法院进行推广。12月6日,在上饶市平安办第二期社会治理“满天星”活动流动现场会(余干)上,“联村法官+”及数字平台创建工作得到重点汇报,得到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充分认可。12月18日,在上饶市法院基层建设工作会暨“大抓基层年”活动推进会上,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及市法检“两长”共同点亮“联村法官+”数字平台启动球,标志着该数字平台在全市范围正式上线服务。
图6 点亮“联村法官+”数字平台启动球
四、结语
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数字技术,汇聚并整合余干县网格化管理资源,运用数据交互系统将分散的矛盾纠纷线索在线共享,以两个流程闭环控制模式实现“纠纷在线可见”“结果在线可知”,促成纠纷预防能力、矛盾化解能力、联动协同能力、服务保障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分析研判能力等“六力”全面均衡提升,努力达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的诉源治理目标。
责任编辑:广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