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正加速迈向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的新阶段。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175ZB,中国数据规模占比预计提升至27%。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数据“孤岛”难题、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日前,太极股份总裁仲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骨干企业,太极股份始终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深耕,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有效路径。
以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夯实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基础
仲恺认为,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当下,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已成为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堵点的关键突破口。当前行业普遍面临的数据汇聚产量低、供给质量参差不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这些挑战在交通、能源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以高速公路数据应用为例,传统模式下产生的海量通行数据往往局限于收费结算等单一功能。太极股份通过构建全国统一的ETC数据体系,不仅实现了日均6000万笔交易的高效处理,更通过数据要素的深度开发,将通行数据转化为支持物流调度、车险风控等创新应用的核心资源。这种转型的关键在于建立了“数据采集-治理-应用”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在数据源头,通过标准化门架系统确保数据质量;在治理环节,运用智能算法清洗整合多源数据;在应用层面,开发可适配不同场景的数据产品模块。目前,利用该体系通行效率提升30%,已推动相关数据增值效益突破50亿元/年,充分证明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的商业价值。
以可信身份认证打通 公共数据运营价值通道
仲恺介绍,作为规模最大的数据资源宝库,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一直面临着“开放质量不足、供需匹配失衡”的结构性矛盾。传统的直接开放模式往往陷入“开放的数据没人用,社会需要的数据不敢放”的困境。太极股份创新提出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通过可信数据空间2.0平台构建了全新的价值实现路径。
该平台创造性地采用“数据资源供给、开发使用、产品经营”三平台架构,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流通效率。在某试点城市的实践中,政务数据开放效率提升达50%,企业数据协作成本降低35%。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平台已汇聚九大类行业数据形成400余万条结构化数据库,并通过“数据沙箱”技术,在保障发电企业核心数据安全的同时,使其碳排放核算效率获得80%的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实现了与公共数据登记平台的深度兼容,支持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融合,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支撑。这种“安全可控、价值导向”的运营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范式。
以行业深耕推动跨域 数据融合创新
仲恺介绍,在推进数实融合的实践中,太极股份逐步探索出一条“立足行业、跨界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在智慧交通领域,通过ETC门架系统构建的车辆路径精准追溯能力,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数据网络;在能源数字化方面,电力公共信息平台汇聚的行业数据资源,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太极股份独特的“三化”发展理念:首先是场景专业化,深入理解交通、能源等行业的真实痛点;其次是技术组件化,将隐私计算、数据确权等核心技术模块化封装,实现快速跨领域复制;最重要的是生态协同化,通过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行业权威机构合作,共同制定数据要素国家标准。目前,太极股份正重点布局交通物流与能源双碳领域的跨行业数据融合,着力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数据工程。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太极股份将持续发挥“懂规则、懂场景、懂技术”的核心优势,以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基础,以公共数据创新运营为突破,以行业跨界融合为方向,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实践智慧。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以上转自新华社客户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