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理杜某某等6人串通投标案时,定远县检察院敏锐发现当地工程建设领域存在严重的"抱团投标"现象,部分企业甚至长期充当"职业陪标人"。该院检察长王昌杰指出:"这种行业乱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可能引发工程质量隐患,曾一度导致外地企业难以公平参与本地项目建设。"
为根治这一顽疾,定远县启动专项整治行动,由检察机关牵头组建专案组。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该院创新研发"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
据该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江海介绍,该模型通过设置投标行为特征参数、建立智能分析规则、设定风险预警阈值,运用多源数据交叉比对技术,可精准识别抱团投标、标书雷同等异常情形。模型运行以来,已成功发现违法线索11条,推动刑事立案12件。
在技术应用基础上,该院还构建了"刑事司法+行政执法+社会治理"的立体化监督体系,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9项制度规范,全面压实各环节监管责任。一位本地建筑企业负责人感慨:"专项行动清除行业毒瘤后,我们终于能凭真本事公平竞标了。"
2024年,该模型被最高检纳入全国推广案例。目前滁州市已有5个基层院运用该模型,在17个建设项目中发现196家企业存在串标嫌疑,数字检察的"火眼金睛"正为净化招投标市场持续发力。
责任编辑:广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