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引领,加强与科技公司、科研院校等交流合作,将更多高端科技手段、信息技术、数据模块与公安工作有效衔接、多元融合、服务实战,沈阳公安聚焦公安工作现代化,着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努力打造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沈阳样板”,锚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定位,筑牢平安基石,护航振兴发展。
01
“大姐,我们信息采集工作完成了,同时,也帮咱把个性化便民服务功能开通了,您看啊,这里有‘我的民警’‘我的律师’‘我的网格员’功能板块,您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AI或者人工的回应,同时,这还有‘惠民福利模块’,参与辖区共建共治,共享身边的便利和优惠。”浑南分局浑河站东派出所社区民警李静,在居民家中采集完善信息后,引导她体验服务功能模块。在开展“一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辖区居民“配合度”极高,一方面得益于服务跟进,另一方面是采集程序的极简和高效超出想象。“我觉得不是我在提供信息,而是‘采集’工作,让我更加了解我个人的生活信息。”居民王女士把手机上的地理位置信息截图,保存在了相册里。
强化基础采集 地理坐标、
人口信息等百余字内容30秒完成采集
光靠人工肯定做不到!
“警用标准地址”这个概念,成为了支撑“智融警务平台”的关键“数字底座”。在浑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浑南分局会同区民政局将每个楼的标准地址“赋码”,实现“有房必有名、有名必有码、有码必上图”,采集信息时,简单一扫所有基础的地理信息直接填入平台,结合光学字符识别的身份信息录入方法,完成信息的“无填写式、全识别式”录入,有效规避了“人工”的“失误率”,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02
“浑河湾小区收到,当前巡逻情况正常,小区周边秩序较好,请指示。”浑河湾小区保安员杨焘持对讲机答到,然后继续到园区内开展巡逻。浑河站东派出所副所长柴兆勇点调后说:“我们辖区一共有这样的群防群治力量350人,我们给每一个人都配备了对讲机,每天我们进行一轮次点调工作,大伙所处的位置,在屏幕上实时看得见,有任何情况我们通过对讲机直接调度支援。”介绍过程中,社区民警的工作画面从派出所指挥室大屏幕上传来,“扁平化可视化”已经在派出所日常警务工作中渐渐铺开。
强化主防职能
针对纠纷警情,
18大类111小类权责清单“全流程”跟进
处置与分流“总有一项最适合”
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受理、即时分流、联合调处”,通过智融警务平台派单、督办、问效全过程提速增质,化繁为简,权责清晰。派出所指挥室填报警情信息,出警民警现场实时补充出警记录,社区民警跟进走访情况,每一个警情都有一个“二维码”对应信息存储,支撑信息的完善与应用,分流警情通过平台“一键生成”功能,形成《矛盾纠纷转递单》,按权责清单通过“政务信息助手”模块流转至具体的部分单位,并通过警情信息的“二维码”动态跟进。
03
“浑南分局,你辖区有一起伤害警情,编号是6549,请快速到场处置,及时反馈信息”分局指挥中心接到警情提示,通过智融警务平台的实战化模块,结合视频物理地址进行标签搜索,迅速调动周边高点摄像头,第一时间查看现场状况,引导警力到场处置。浑南分局指挥中心刘哲铭介绍,“每一起警情,我们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预先给出处理意见,指导警力到场后迅速开展工作,特别是屏幕上每一个信息标签,都可以点选查看与其地理位置相匹配的所有应用信息,支撑我们的出警更高效、更规范、更安全。”
强化实战效能
300余路通讯资源、
120万数据资源支撑每一次出警
“一张图”解决所有问题
在浑南区全域范围内,所有人口、商户等结构化数据与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有效整合,汇聚在2D实景地图中,结合高点摄像头AR增强现实技术处理,配合无人机动态追踪和巡航以及单兵执法记录仪等视频资源,打造了地空协同、高低联动的立体化监控模式,构建了“5G全息动态可视化”指挥系统,全方位应用在警情追踪、安保巡控、处突指挥等全环节,实现了现场与指挥部之间“零”信息时差。
04
“小南,小南,噪音扰民警情处置有哪些建议?”浑河站东派出所民警李长晏在出警过程中通过手机与基于DeepSeek程序打造的“智融警务助手小南”进行对话,屏幕上很快给出了法律依据、应用场景和应对策略等内容。“有时候遇见一些比较冷门少见的警情,在出警的途中都会提前‘预习’,听取意见建议,毕竟是全网分析给出的最优解。”
强化创新突破
AI掌上警务智能助手
为一线处警提供有力支撑
每一次出警都是倾尽全力“有备而来”
以30万条110警情处置案例为基准,经过深度研讨论证,总结出113种非警务警情执法指南和13种常见警务警情、4种涉网侵害类警情、11种求助类警情、6种阻碍执法行为以及15类特殊情境处置要点,建立了《民警执法百问百答》数据库,通过植入语言大模型建立民警掌上执法助手,通过AI进行训练提升,对民警执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实现秒级响应。
责任编辑:晓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