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日报刊登了《三次生死抉择坚定自主创新——达梦数据要让中国数据库成全球“首选”》一文。报道中,公司董事长冯裕才回溯达梦数据发展征程,从筚路蓝缕的创业阶段,到技术突破的高光时刻,娓娓道来的不仅是企业成长的奋斗史,更是中国数据库产业突破 “卡脖子” 困境、向全球市场发起冲击的壮志雄心,字里行间传递着对国产数据库扬帆出海的坚定信念。
美国发起关税大战,企业如何应对?“这恰恰是我们的机遇!将有更多企业选择国产数据库。”4月15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梦数据”)内,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的眼睛闪过锐光。
就在前一天,达梦数据年报新鲜出炉:2024年营收10.44亿元,同比增长31.49%;营业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22.91%。在基础软件领域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头“技术牦牛”表现出超强生长韧性。
回望40年创业史,冯裕才曾说,企业曾面临三次生死抉择,但始终充满信心。“达梦的底气,在于我们拥有核心技术,这是企业的硬实力。”
2001年,达梦数据成立初期便陷入资本寒冬,两次融资都以失败告终。“那应该是我们最黑暗的时期。”冯裕才回忆说。他们另辟蹊径搞全员持股,用技术入股代替外部资金依赖,硬是在数据库底层技术上啃下硬骨头。
2003年,国外开源数据库来势汹汹,将达梦第三代数据库产品DM3挤下评测榜首。面对“用现成技术”还是“自己造轮子”的抉择,冯裕才拍板:“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不依赖开源数据库!”他率领团队闭关研发,次年就用DM4夺回冠军宝座。
2022年,达梦数据冲刺科创板时遭遇技术路径质疑,公司始终坚守自主创新,用真实应用案例赢得市场与资本认可,终成“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如今,达梦数据已布局武汉、上海、苏州、北京等六大研发中心,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维持在20%。除大型通用关系型数据库外,更拓展了大数据系列、图数据库、缓存数据库、数据库一体机等多元产品,满足多种场景需求。
在国家电网、能源等关键领域,达梦数据以“三分之一价格,双倍性能”的优势实现本土化替代。
在AI+数据库领域,达梦数据提前三年布局,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将AI技术引入数据库运维,实现智能调优、故障预测等场景突破,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和国外数据库一较高下,这位80岁掌门人的“野心”还很大。
“我们要让中国数据库从‘能用’走向‘好用’,最终成为国际市场的‘首选’。”冯裕才说,达梦数据掌握了数据的底层核心技术,将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敢于扬帆海外。
他透露,今年达梦数据希望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欧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让更多国家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成本低的中国数据库。
【责任编辑:张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