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2023·智慧法院篇 | 创新案例之“审判态势感知平台”

时间:2023-11-15 15:33:57 来源:法安网

  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加强“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等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法制日报社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作为装备展配套活动,法制日报社于今年3月继续举办了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及论文征集宣传活动,活动征集了“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创新案例、方案、产品、论文,6月25日结果揭晓发布。入选的各类创新案例、方案、产品、论文在7月10日至11日举办的成果展上进行了集中展示,并已编辑整理成册——《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及论文汇编》。

  该汇编分为智慧治理篇、智慧法院篇、智慧检务篇、智慧警务篇、智慧司法篇五个篇章,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及时、准确、 实用的资讯信息与经验观点。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特开辟专栏,分别将部分创新案例、创新方案、创新产品、创新论文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以下推出的是《智慧法院篇 | 创新案例之“审判态势感知平台”》

  

  建设审判态势数据中台,

  实现审判管理可视化

  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赋能审判质效宏观管理,推动审判管理体系和审判管理能力现代化。为解决传统报表式管理手段数据获取难度大、时效性不强、缺乏动态展示、指标口径受限等瓶颈问题,滨州中院创新打造以科技赋能为亮点的特色审判管理体系,联合浪潮科技研发了审判态势感知平台,用于全市法院宏观审判态势的分析和研判,实现了审判质效数据的自动统计、实时汇总、集成展示,推动审判管理工作实现由“静”到“动”的转变。

  【建设背景】

  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信息平台的支撑下,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数据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方式也呈现出鲜明的数据化色彩,由传统的“案件发生——因果关系分析——措施提出”的循案治理模式逐渐演变为当前的“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输出结论”的循数治理模式。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早已提出“可视化展示辖区法院审判执行态势分析数据”的工作目标,但在审判管理实践中,对数据的展示运用仍然广泛采用“报表式”手段。传统报表式管理手段存在数据获取难度大、统计周期长、创新指标口径受限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审判管理现代化的瓶颈因素。

  【建设思路】

  审判管理中的“不可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数据平台的碎片化、分散化导致的。欲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判管理的可视化,建设数据中台性质的审判态势感知平台势在必行。将大数据“统管起来”,有效解决数据与管理业务脱节的问题。可视化的审判态势感知平台是实现智慧审判管理的基础,应当具备以下基础功能:

  一是以数据的自动汇聚和集成展示,打破“数据孤岛”现象。由于数据平台的多元性和建设的不同步性,各数据平台往往呈现出分散、独立的特征,这一现象不仅在法院系统内部存在,在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也十分普遍。审判态势感知平台的定位不再是处理具体业务的平台,而是整合汇聚各办案平台数据的“中台”,实现数据自动汇聚、统一加工、集成展示,解决审判质效整体不可视带来的审判态势整体观缺失问题。在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也有此类先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建设的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即统领了十几个诉讼服务应用系统,实现了各子平台数据的共享。

  二是以数据的隐性挖掘和后台清洗,融合数据与业务需求。数据平台通常开发建设周期较长,本身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数据平台对数据的采集和加工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但由于业务实践与信息化建设往往分属不同部门条线,两者沟通出现脱节时,将导致部分数据的应用效果背离设计初衷。作为数据中台的审判态势感知平台,不仅需要汇聚各平台加工后的结论性数据,而且应当汇聚各平台的基础数据,并设定便于维护更新甚至可以由使用者自主设定的数据加工方式,为新口径指标的探索和应用奠定基础。

  三是以数据变化趋势的具象化展示,贯彻可视化审判管理思路。审判质效管理不同于审判质效评价,审判质效管理是一个从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讨论绩效,再到提供、接受指导和反馈的一个持续性过程。相对于评价仅需要在特定节点进行一次结论性评估而言,审判质效管理则需要对质效情况实时作出评价,这种实时评价既是观察和发现问题的需要,也是采取特定行为后观测和评估行为有效性的需要。因此,审判质效数据的展示应当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以达到预测发展趋势、判断行为有效性的目的。在以折线图方式进行连续可视化展示的同时,可以加入法院之间、辖区之间以及与本院既往区间的趋势对比,以更加直观地分析形势、判断趋势。

  【建设内容】

  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秉持“可视化管理”的理念,融合司法数据中台模型,研发了审判态势感知平台,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展示具象化、数据态势可视化。

  

  平台具备以下基础功能:

  实现了审判质效数据由人工采集到系统自动采集的关键转变,审判管理的效率、及时性和科学性大幅提升。

  支持各项审判数据的动态连续展示,以及各辖区、法院之间的全时间段趋势对比,帮助管理者快速判断某项工作处于上升期、平稳期还是滑落期,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波动。

  各项基础数据按需求进行自由组合,辅助实现了积案指数、未结案件占比、超6个月未结案件占比、总审理用时、诉前用时等自主设计指标的统计和应用。

  系统获取基础数据2600余项、关键指标100余个,将公开数据单独建库存档,为新指标的不断加入、平台的持续升级提供了条件。

  

  【应用成效】

  1、实现了审判质效数据集成展示、实时更新。平台在各个质效平台自动抽取、计算各质效指标数据,并循环滚动展示。相较于传统的各平台依次查看的方式,该平台可以帮助快速全面了解辖区法院工作的质效数据、排名等情况,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2、实现质效指标跨法院(辖区)对比分析。平台支持各辖区、各法院之间的全时间段趋势对比,帮助管理者快速判断某项工作处于上升期、平稳期、滑落期,或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波动,也有助于回溯指标数据。

  3、实现部分新口径指标的自动统计。如全年预估收案数指标与其他关键指标数据相结合,可创造出符合司法规律和审判管理需求的新口径指标,为审判管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4、追根溯源挖掘指标异常原因。在处理2023年1-2月全市法院发改率异常升高、2023年3月滨城区法院超6个月未结案件占比突增等问题时,通过平台提供的指标趋势变化及时找到了指标异常波动的原因并针对性采取了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5、有效提升了审判管理效能。平台实现了审判质效数据由人工定期通报到系统实时展示的关键转变,将原本需要5天完成的工作缩短到30秒,管理的效率、及时性和科学性大幅提升。

  【前景展望】

  通过建设数据中台性质的可视化审判管理平台,统领各子平台业务数据,有助于实现集约化顶层设计和扁平化高效实施之间的良好平衡。在可视化审判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引入统计机器自主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训练不断校准各项数据的正常波动范围,对异常数据自动做出预警提示,以实现由数据自动化到监管智能化的转变。

  责任编辑:晓莉

热门推荐

登录 注册

暂无评论